公司1:建筑三级,市政三级,公路三级,水利水电三级四总承包转让带桥梁隧道、、、、 但是,某一天,我遇见了一位年纪比我小几岁的经济学家,从此我的人生改变了。这位经济学家和我的背景截然不同,他没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读过,他本科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分校,而博士学位则是从怀俄明大学取得的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佛罗里达大学教书——不得不说,这所学校实在算不上是一流名校。 这位年轻的经济学家叫作约翰·李斯特。约翰·李斯特和我不同,和其他知名的经济学家都不同,他当时正在极力探索和推广一个全新的领域。现在来看,这种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不仅非常自然,而且极其合理——那就是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经济学的随机实验。但是,由于种种原因,当时基本上没有其他人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。考虑到经济学界的传统,以及之前的经济学家所设定的规则等,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做: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我们想要的设定,然后开展随机实验,而实验对象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某项实验。事实上,居然是一位卡车司机的儿子告诉我们,可以这样进行实验。 比如说,我们可以考虑偏见的例子。如果一个人用一种带有偏见的态度来对待他人,那么这个人就被定义为一个种族歧视者、性别歧视者、同性恋恐惧症患者,诸如此类。但是,却没有人会注意这种表面偏见行为背后的隐性动机,这种动机可以是反感、厌恶,或者是对他人赤裸裸的仇恨(约翰·李斯特和尤里·格尼茨就拥有这种对他人赤裸裸的仇恨心态)。约翰·李斯特和尤里·格尼茨的实验(详见本书第6章和第7章),显示了歧视现象背后的隐性动机,令人意外的是,有时候这种动机并不是对某一人群的真正仇恨,而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。
|